文苑擷英
當鋼鐵洪流遇見青春目光:一次跨越時空的精神對話
發(fā)布時間:2025-09-05     作者:張靖晨     文章來源:工程所     瀏覽量:9   分享到:

九月的北京天高云淡,長安街上回蕩著鏗鏘有力的步伐聲。當三軍儀仗隊護衛(wèi)著五星紅旗率先走過天安門城樓,當抗戰(zhàn)老兵方陣的銀發(fā)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當新型戰(zhàn)略導彈在萬眾矚目中揭開面紗,我的眼眶不禁濕潤了。這不僅僅是一場展示國威軍威的盛大閱兵,更是一次穿越歷史煙云的精神傳遞,一場跨越三代人的心靈對話。

參閱官兵們堅毅的面龐上,寫滿了這個時代的自信與擔當。他們平均年齡不過二十出頭,卻已然肩負起保衛(wèi)和平的重任。整齊劃一的步伐背后,是無數(shù)個日夜的艱苦訓練;英姿颯爽的軍容之下,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yōu)良”的堅定信念。當我看到女兵方陣昂首走來,她們眼中的光芒既柔且剛,仿佛在訴說:這盛世,有我守護。年輕軍人的臉龐與屏幕一角閃過的老兵面容交相輝映,形成一種跨越時空的對接——曾經(jīng)的烽火歲月由誰捍衛(wèi),今日的和平繁榮由誰繼承,答案就寫在這條用血肉鋪就的長路上。

裝備方陣駛過時,大地微微震顫。信息化作戰(zhàn)集群、戰(zhàn)略打擊模塊、海上作戰(zhàn)模塊……這些國之重器不僅展示了中國國防科技的飛躍,更象征著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跨越。我不由想起1949年開國大典閱兵時,周總理說:“飛機不夠,我們就飛兩遍。”而今,戰(zhàn)鷹列陣,蒼穹稱臣;鐵甲洪流,固我山河。這種對比所產生的震撼,是任何語言都難以盡述的。武器裝備現(xiàn)代化背后,是一個民族走向復興的堅定腳步,是一個國家維護和平的強大實力。

最打動我的,是那些白發(fā)蒼蒼的老兵。當他們顫巍巍地舉起右手敬禮,時光仿佛瞬間倒流七十載。這些平均年齡超過90歲的民族英雄,臉上刻滿了歷史的年輪,眼中卻依然閃爍著青春的光芒。他們見證了最黑暗的歲月,也參與了最偉大的勝利。此刻坐在觀禮車上,接受國家和人民的最高敬意,這是歷史的回響,更是民族的感恩。一位老兵的眼淚落下時,我忽然明白:閱兵式上最珍貴的不是尖端武器,而是這份永不褪色的民族記憶和精神傳承。

九三閱兵對我而言,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禮。它讓我重新思考和平的價值、青春的意義和愛國主義的內涵。我們這代人未曾親歷戰(zhàn)火,但絕不能忘記歷史的苦難輝煌;我們享受著和平陽光,但必須清楚這陽光是由什么守護的。這場閱兵仿佛一座橋梁,連接著歷史的厚重與未來的希冀,提醒著我們:每一個安居樂業(yè)的日常,都是有人負重前行的結果;每一次國旗升起的時刻,都值得心懷敬畏與感恩。

當和平鴿展翅高飛,當氣球升上藍天,我心中涌起的不只是民族自豪感,更有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感。歷史的接力棒已經(jīng)傳遞到我們手中,唯有將閱兵式激發(fā)的愛國熱情轉化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行動,才是對歷史最好的致敬,對先烈最深的告慰。這場跨越時空的精神對話告訴我:盛世來之不易,吾輩更當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