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新聞
喜報!研究院11項成果獲陜西省企業“三新三小”創新競賽獎
發布時間:2024-07-30     作者:薛樂星     文章來源:技術開發管理部     瀏覽量:1561   分享到:

近日,省科協公布2024年陜西省企業“三新三小”創新競賽評審結果,陜煤研究院組織參賽的11個項目脫穎而出,其中“高分散亞微米電子銀粉研制及產業化”等5個項目榮獲一等獎、“新型鋰電池負極粘結劑的開發與應用”等5個項目榮獲二等獎、“煤礦井下膠輪車智能洗塵裝置”項目榮獲優勝獎。

圖片11.png

 

近年來,陜煤研究院始終堅持以“支撐集團主業發展”和“培育集團戰略新興產業”為主線,積極系統地布局創新鏈和產業鏈,鼓勵扶持企業一線科技工作者在生產經營實踐中開展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小發明、小創新、小改造等創新活動。

據了解,本次競賽由省科學技術協會、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省工商業聯合會主辦,旨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緊密圍繞“四鏈”融合,強化企業創新全過程主體地位,激發一線科技人員創新熱情,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科技力量。


獲獎項目展示

1.高分散亞微米電子銀粉研制及產業化

本項目基于液相還原法,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銀基納米-亞微米-微米多尺度粉體專有制備技術及產品,所開發的銀粉分散性好、粒徑分布集中、批次穩定性好、導電性優良,產品形貌、粒徑、比表、燒損等指標靈活可控,廣泛應用于光伏電池、電子元器件、汽車玻璃、5G濾波器等領域。目前銀粉生產過程管理已通過國家質量管理體系認證(GB/T 19001-2016/ISO9001:2015)并向多家客戶穩定供貨,贏得廣大下游客戶認可。

301722302340106304.png


2.納米穩定煤矸石道路基層材料技術

本項目從固廢高效利用以及道路建設可持續發展出發,使煤矸石替代部分天然集料并應用于道路基層建設。研發的納米穩定煤矸石道路基層材料在《咸陽市2023年普通國省道第二批大中修及預防性養護工程G342(彬縣段)》道路中得到實際應用,路用效果得到工程單位的肯定,材料可有效提高道路基層的強度和使用壽命、明顯降低道路維護和修復成本、減少了對環境的破壞。

301722302467863538.jpg


3.新型環保分子篩催化材料制備關鍵技術及應用

本項目面向我國雙碳戰略目標及能源結構轉型政策需求,圍繞最新一代脫硝催化材料國產化的重大技術需求,形成以“分子篩晶化合成新方法、工程放大技術、清潔生產技術”為核心的環保分子篩催化材料工業化生產成套技術,解決了傳統技術路線合成周期長、焙燒易失活、廢水難處理等共性關鍵科學難題,突破了工程技術“瓶頸”,形成自主知識產權體系,打破國外壟斷?;谠摮晒ǔ傻陌賴嵓?年工業生產裝置穩定運行,產品成功應用于國內龍頭主機廠和分布式能源企業。

301722302637434729.png

4.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發與應用

本項目針對鈉電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空氣穩定性差、表面游離堿含量高、材料加工性能差、循環穩定性較差等問題,以特殊前驅體結合助熔燒結技術制備單晶正極材料,通過元素共摻及表面修飾技術提高倍率和循環性能,最終開發出具有高容量、低游離堿、長循環壽命的單晶型鈉電正極材料。目前已完成多款低成本層狀鈉電正極材料中試工藝定型,產品通過多家下游客戶認證并取得小批量采購訂單。

301722304054389809.jpg

5.微觀尺度可控高鎳前驅體連續制備工藝技術開發

本項目緊跟高容量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市場需求,針對高鎳前驅體間歇工藝批次穩定性差、傳統連續工藝微粉含量高、微觀形貌和晶體尺寸不可控等技術難題,提出了“晶種模板+持續生長”聯合工藝。通過精確控制共沉淀合成條件,實現微粉含量低、微觀尺度可控的高鎳前驅體連續化穩定生產。項目技術的實施,形成了“晶種模板+連續生長”的技術工藝包,建立了合成反應條件數據庫,相比于傳統工藝,生產效率提高20%以上。目前,該項目技術產品已成功量產。

301722304158108446.png



6. 新型鋰電池負極粘結劑的開發與應用

本項目針對具有高比容量的硅基負極存在的體積膨脹、電極結構失效等問題,通過粘結劑結構設計合成、核層與殼層基團分布和交聯度的精準調控、新型粘合劑的電池應用工藝開發及電化學性能評價,開發的一款新型高性能丙烯酸基的苯丙類乳液負極專用粘合劑,可應用于儲能電池和動力電池,可以提高電池穩定性、電池倍率性能及循環壽命。目前已完成新型硅碳、石墨負極、涂炭鋁箔膠的產品開發并實現量產,正在送往多家下游客戶進行應用測評,已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301722304507744745.png


7. 高品質氮化鋁粉體材料制備技術開發中試項目

本項目針對國內高品質氮化鋁粉體嚴重依賴進口,國內市場長期處于供不應求的局面,通過開發新型復合助劑配方和特有設備,解決傳統碳熱還原法制備氮化鋁粉體過程中氧、碳等雜質含量控制和批次穩定性差等技術難題,成功制備出雜質含量低、粒徑分布均勻、燒結活性及批次穩定好的高品質氮化鋁粉體,粉體性能指標可對標日本德山E級粉。產品主要應用于新能源汽車、電子封裝、化工、冶金等領域。目前,項目已與多家下游客戶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氮化鋁.png

8. 高比能鋰離子電池氣相法硅碳負極材料用多孔碳制備技術開發

本項目針對氣相沉積硅碳負極材料中多孔碳的選型及制備技術難點,篩選不同碳源制備碳骨架,合理調控碳骨架的孔隙結構,對不同碳骨架定義硅碳材料使用場景,填補技術和工藝數據庫?;谠擁椖垦邪l的多孔碳骨架制備的氣相沉積硅碳負極材料膨脹小、壓實密度高,拓寬了硅碳負極材料在圓柱電池、軟包電池、方形鋁殼電池等領域的應用空間,有望實現400Wh/kg能量密度目標,有效解決了市場對高能量密度的需求。目前,該項目已完成多孔碳骨架制備的氣相沉積硅碳負極材料中試工藝定型,產品送樣多家國內知名電池廠家進行測評,得到了高度認可。

301722304824115231.jpg



9. 鋰/鈉離子單片電池技術開發及材料快速測評體系建立

本項目圍繞商業化成品軟包電池的制作和測試周期長、成本高、對設備和產線規模有一定要求等問題,提出一種材料快速測評體系,利用單片全電池的形式對完整電池體系進行評測和驗證,采用Z型單層正負極片或單層雙面涂布正極片搭配兩個負極片的疊片方式進行技術開發,根據不同的電池材料體系進行靈活設計,電池更加輕薄,容量更加小,有利于電池在測試過程散熱且產氣量更少,可以縮短制作周期、降低制作難度及成本,從而提高測試效率,為材料的快速評測、分析及改進等提供了及時有效的數據保障,進一步推動了實驗室材料開發到規?;慨a放大的進程。目前,該技術在涇久公司推廣應用。

301722305092208149.png

10. 礦用鉆孔軌跡測量儀

本項目針對煤礦生產過程中因鉆孔軌跡不明確而引起的瓦斯抽放效果差、探放水終孔位置不精準、注漿層位不準確、防滅火探測不到位、鉆孔工程量統計繁瑣等問題,研發生產了礦用鉆孔軌跡測量儀,實現了“無人化”“智能化”打鉆監管和精準打鉆,解決了鉆孔施工安全問題,做到了鉆孔施工透明化和安全監管標準化。目前該設備已經取得了安標證書和防爆證書,應用于多個煤礦,設備性能穩定,市場反應良好。

301722305207155776.png


11. 煤礦井下膠輪車智能洗塵裝置

煤礦井下膠輪車智能清洗裝置應用有效解決了井下運輸過程中因車胎煤泥亂濺,揚塵污染巷道新鮮風流的問題,該裝置通過在洗車平臺設置紅外傳感器檢測車輛的駛入和駛出,控制器接收到紅外傳感器發出的信號,控制電動球閥的開啟和關閉,繼而控制噴霧的啟停,實現車來即洗,車走即停的自動清洗功能。目前,該裝置已成功應用于胡家河及孟村煤礦井下膠輪車洗車等場景。

301722305355183956.jpg